去年底的最後一天,曾經對2010年許下一個願望 “EAT SMARTLY, EAT MORALLY, and STAY HEALTHY”,那時後應該是剛看完手邊的“海鮮的美味輓歌”,有感而發的一個新年新希望吧!不久前看到台灣孔明車錄製的一個介紹”魚線的盡頭“這部紀錄片的座談影片,又想起了去年底看完這本書的心情。幾年前開始,我們的飲食習慣大改變,也是為了健康,誰知道你吃下的雞肉被打進多少的抗生素,誰又知道你吃的牛是吃了什麼樣的飼料長大,也是為了減少地球的負擔,從以往的肉食動物慢慢改成少吃,變成不主動買肉,但也不是不吃,想吃肉就買,和別人聚餐,桌上有肉豈有不吃的道理。海鮮,尤其魚類成為我們的主要蛋白質來源。也因為這樣,”海鮮的美味輓歌“裡頭的內容對我們來說,真是相當受用。
在現今這個世代,任何統計數字看來都是觸目驚心。”高級掠食者有百分之九十都以被捕撈一空,其中包括鮪魚、鯊魚、旗魚、劍旗魚“,”按照當前的濫捕速度,世界上的野生海鮮只夠我們吃到2048年“,”2006年,美國人消費了20多億個鮪魚罐頭,美國現在的海鮮消費量比起上個世代多了70%“,”劍旗魚在1960年代的平均重量為120公斤,20年後卻降到了45公斤“。確實如此,或許你應該記得曾經看過的老照片,60年代捕上岸的黑鮪魚每一條都是一個超過180公分的高個兒那麼大,而今天在魚市場拍賣的黑鮪魚頂多也只有超過半個人的高度。黑鮪魚是海洋中神奇的生物之一,他可以長到4.5公尺,重達680公斤,黑鮪魚是在整個地球悠游的魚類,從赤道到北極圈都是黑鮪魚的棲息範圍,它狀似鐮刀的尾巴每秒鐘可以擺動30次,擺動速度之快,水中時速可達80公里,然而這麼神奇的生物已經快被我們吃光了。”根據香港魚翅市場的調查為基礎,推估每年遭到割鰭而死的鯊魚多達三千八百萬條“。”在加拉巴哥國家公園這座世界第三大海洋保護區裡,獵鯊行為雖然受到明令禁止,每年卻還是有30萬條鯊魚遭到捕殺“。
除了過度捕撈,養殖海產也是問題重重,養殖鮭魚所需用的飼料、讓魚肉鮮艷的色素、防止因為過度擁擠容易產生傳染病而加進飼料中的抗生素,這些都會累積在我們吃下肚的魚肉當中,更遑論為了保持鮭魚游水環境清潔的消毒劑,鮭魚糞便及毒素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據研究報告在鮭魚養殖場的水域,其他的物種都已消失殆盡。蝦子也是同樣的情形,書中作者走訪印度的蝦子養殖場,養殖場也是靠大量的抗生素、化學藥劑,以毒克毒才能讓蝦子生長,而這些毒素滲入土地,流入地下水系統,污染飲用水,可耕地都成了死亡土地。
當然捕撈方式也是關心的一個項目,例如棲息在海底的鮟鱇魚,用海底拖網捕撈,拖網所過之地是被刮成一片爛泥的大西洋海床。上海的清蒸曲紋唇魚,則是來自遭到氫化物與炸藥摧殘的珊瑚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