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out
  • Christmas Mixtape
  • contact
  • inbetweenISLANDs tumblr

島生活。

~ here and there. in betweend islands, and continue….

島生活。

Tag Archives: 環保

吃魚

02 Thursday Sep 2010

Posted by aSun in From Big Island, she writes he takes, 小島事

≈ Leave a comment

Tags

環保, ocean, seafood

去年底的最後一天,曾經對2010年許下一個願望 “EAT SMARTLY, EAT MORALLY, and STAY HEALTHY”,那時後應該是剛看完手邊的“海鮮的美味輓歌”,有感而發的一個新年新希望吧!不久前看到台灣孔明車錄製的一個介紹”魚線的盡頭“這部紀錄片的座談影片,又想起了去年底看完這本書的心情。幾年前開始,我們的飲食習慣大改變,也是為了健康,誰知道你吃下的雞肉被打進多少的抗生素,誰又知道你吃的牛是吃了什麼樣的飼料長大,也是為了減少地球的負擔,從以往的肉食動物慢慢改成少吃,變成不主動買肉,但也不是不吃,想吃肉就買,和別人聚餐,桌上有肉豈有不吃的道理。海鮮,尤其魚類成為我們的主要蛋白質來源。也因為這樣,”海鮮的美味輓歌“裡頭的內容對我們來說,真是相當受用。

在現今這個世代,任何統計數字看來都是觸目驚心。”高級掠食者有百分之九十都以被捕撈一空,其中包括鮪魚、鯊魚、旗魚、劍旗魚“,”按照當前的濫捕速度,世界上的野生海鮮只夠我們吃到2048年“,”2006年,美國人消費了20多億個鮪魚罐頭,美國現在的海鮮消費量比起上個世代多了70%“,”劍旗魚在1960年代的平均重量為120公斤,20年後卻降到了45公斤“。確實如此,或許你應該記得曾經看過的老照片,60年代捕上岸的黑鮪魚每一條都是一個超過180公分的高個兒那麼大,而今天在魚市場拍賣的黑鮪魚頂多也只有超過半個人的高度。黑鮪魚是海洋中神奇的生物之一,他可以長到4.5公尺,重達680公斤,黑鮪魚是在整個地球悠游的魚類,從赤道到北極圈都是黑鮪魚的棲息範圍,它狀似鐮刀的尾巴每秒鐘可以擺動30次,擺動速度之快,水中時速可達80公里,然而這麼神奇的生物已經快被我們吃光了。”根據香港魚翅市場的調查為基礎,推估每年遭到割鰭而死的鯊魚多達三千八百萬條“。”在加拉巴哥國家公園這座世界第三大海洋保護區裡,獵鯊行為雖然受到明令禁止,每年卻還是有30萬條鯊魚遭到捕殺“。

除了過度捕撈,養殖海產也是問題重重,養殖鮭魚所需用的飼料、讓魚肉鮮艷的色素、防止因為過度擁擠容易產生傳染病而加進飼料中的抗生素,這些都會累積在我們吃下肚的魚肉當中,更遑論為了保持鮭魚游水環境清潔的消毒劑,鮭魚糞便及毒素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據研究報告在鮭魚養殖場的水域,其他的物種都已消失殆盡。蝦子也是同樣的情形,書中作者走訪印度的蝦子養殖場,養殖場也是靠大量的抗生素、化學藥劑,以毒克毒才能讓蝦子生長,而這些毒素滲入土地,流入地下水系統,污染飲用水,可耕地都成了死亡土地。

當然捕撈方式也是關心的一個項目,例如棲息在海底的鮟鱇魚,用海底拖網捕撈,拖網所過之地是被刮成一片爛泥的大西洋海床。上海的清蒸曲紋唇魚,則是來自遭到氫化物與炸藥摧殘的珊瑚礁。

Continue reading →

油

01 Thursday Jul 2010

Posted by aSun in From Big Island, 小島事

≈ Leave a comment

Tags

Alaska, bp, cordova, 環保, exxon, life, oil spill, thought, travel


Charlie Riedel/AP

今年的第一個颶風Alex如大家害怕已久的橫掃墨西哥灣,懸浮在墨西哥灣海面的浮油黏黏紅紅的塗滿了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馬州海岸線後,即將正式的佔領了德州的海岸,東北方向也已經撲上佛羅里達州。

上個禮拜看到the big picture的一組墨西哥灣的海鳥照片,厚厚一層可可色又黏呼呼的東西包裹著海鳥,睜不開眼睛連翅膀都被緊緊的黏在身旁,這些以咖啡色為基調的照片,看得我心都要碎了。這些能夠到達岸上被救起帶去清洗油污的幸運鳥兒也只有少少上千隻,那麼整個不斷在擴大的污染區,又有多少我們看不見的鳥類海裡的魚兒鯨魚海豚相繼的被這咖啡色的濃稠怪物包覆而死去,葬生在天真的人類長久以來任性的當成垃圾場的海洋當中。

從4月20號鑽油平台爆炸開始,發生在美國大陸南端的這場BP漏油事件,兩個多月過去了,到今天為止,海底的油井依然不斷的吐出原油到海洋中,每天漏出3.5萬到6萬桶原油,這還只是保守估計,在BP的內部報告估計,每天漏出的原油高達10萬桶之多。

每天看著這個人類史上最大的環境浩劫的消息,思緒卻一直飄向一個在美國最北邊的一個州阿拉斯加的一個小鎮,那個在阿拉斯加Copper River 三角洲入海口,一個沒有公路、也沒有鐵路可以到達的一個小鎮 Cordova。

這裡曾經是1989年Exxon Valdez油船觸礁漏油的海灣,這次的BP漏油事件,大家不斷的把Exxon Valdez的往事拿出來比較,然而數據往往是最無情也最殘酷的事實,據數字顯示,或許你很難把這龐大的數字換成數量的概念,那麼這麼說好了,現在在墨西哥灣裡載浮載沈的原油,是把當年從Exxon Valdez油船漏出的總油量,每4到6天就往墨西哥灣裡一股腦的傾倒。兩個多月下來,墨西哥灣裡的漏油已經比當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灣裡的漏油多了10幾倍。

Exxon Valdez事件過去了21年了,被污染的海灣恢復當年的美景了嗎?被破壞的生態回到原本的平衡了嗎?沒有,很讓人歎息的並沒有。而墨西哥灣以後的樣子呢?我想都不敢想。在這邊的朋友還開玩笑的說,總有一天,海上的浮油會漂到夏威夷來。

link link:

tracking the oil spill in the Gulf – NYTimes

Cordova, Alaska遊記

一些關於海豚的事

03 Thursday Dec 2009

Posted by aSun in FBI, From Big Island, my island play apot, my island, my treasure, 小島事

≈ 4 Comments

Tags

Big Island, 環保, dolphin, film, Hawaii, ocean, sea, swim, The Cove


film still from 《The Cove》

前天早上去manini游泳的時候,遠遠就看到在海灣的另一頭有幾艘kayak聚集,接著就聽到旁邊的老媽媽說”see, we have spinner dolphin spinning today.” 連忙仔細一看,真的,好幾隻海豚一隻一隻接力賽一樣從海平面跳起來。我和Jeremy興奮的說“今天就游到海豚那兒吧”,套上蛙鞋我們兩個直直的朝著北方游出去,而不像往常一樣向左彎出去沿著岸邊游。

早就知道在Kealakekua Bay是海豚們的休息地,要遇到海豚的訣竅就是要早,雖然立志當”晨型人“,自己也覺得實行的不錯,不過比起一般的當地人,我想我們還是被歸類在晚起的一群吧,但是話說回來要在早上七點就下水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游泳的時候,只要是頭在海裡,耳朵就可以清清楚楚的聽到海豚們發出來的聲音,好像音頻,有時尖銳有時高昂有時微弱。眼前的湛藍海洋,身體被海水的浮力包圍著,平日寧靜的海今天卻夾雜著海豚在不遠處發出隱隱的海豚音,突然發現這不就是Sigur Rós嗎!!那天的游泳終究因為海豚太遠體力不支而放棄向前,不過這附近的幾個海灣都是海豚的休息地不怕遇不到他們,還有下次。

夏威夷的規定是如果你在海裡遇到鯨魚海豚海龜海豹等受到保護的動物,不可以追逐不可以餵食不可打擾他們,要保持大約50公尺的距離,除非他們主動的接近你。不過海豚是高度社交習性的動物,他們和游泳的人互動是稀鬆平常的。有趣的是我們在海灣裡頭遇到的海豚是在”睡覺“的海豚,晚上出外覓食玩耍過後白天海豚會回到淺的海域睡覺休息,海豚睡覺時關閉一半的大腦閉上一邊的眼睛,不斷的繞圈圈游泳,需要換氣的時候,另一邊清醒的大腦會提出訊息,海豚變會浮出水面換氣,換氣之後換另一邊的大腦休息。

晚上,我們看了一個關於海豚的紀錄片《The Cove》,描述在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捕殺海豚的血腥活動。捕殺和販賣海豚的收入是太地町政府和漁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影片中所有的取證畫面都是導演和工作人員歷經被日本警方的逮捕偷拍而來的,因為在當地這個捕殺海豚的小海灣是閒雜人等絕對禁止,進入到這個海灣的路都有層層的鐵門圍住,從影片的工作人員進入太地開始一天24小時都受到警方的監視。影片跟隨著Ric O’Barry這位曾經因為1964年海豚電視影集《Flipper》而出名的海豚訓練師,《Flipper》絕對是造成今天人類喜歡海豚覺得海豚也喜歡人類的一大原因,因為拍攝這部影集,Ric和《Flipper》裡的海豚一起生活,卻發現海豚們並不快樂,有一天一隻海豚就在他的懷抱裡決定關上它的呼吸孔不再呼吸結束自己的生命,那一刻開始Ric知道過去自己錯了,決定站到和自己之前立場完全相反的另一邊,成為一個解放海豚的行動人士。

諷刺的是,在太地這個地方,鎮上的頭號吸引力就是海豚,海豚樣子的觀光巴士,海豚樣子的觀光船,隨處可見海豚鯨魚圖樣的壁畫裝飾。當地的農漁會甚至把海豚肉送上當成小學生的午餐,殊不知海豚肉是含汞量超高,極不適宜實用的魚類。太地還有個鯨魚博物館,在博物館教導你海豚都是極為聰明的海中哺乳動物,在小朋友都覺得海豚好像在對你微笑好可愛的時候,在你大大為鯨魚和海豚精彩的表演鼓掌之後,博物館的禮品店裡就有販賣鯨魚肉與海豚肉讓你買回去烹調。太地的漁民用漁船和拖網把海灣圍住,再大聲的敲打船上的鐵器,用聲音擾亂和驚嚇海豚,再慢慢的逼近,把海豚們圍在一個小範圍的海域中。太地每年獵捕海豚的季節從九月到隔年的三月,全世界的水族館有80%的海豚來自於太地,一隻海豚可以賣15萬美金,畢竟光究美國而言,水族館裡的海豚秀是一年兩三百萬美金的收入。估計在太地每年被屠殺的海豚高達23000隻,沒有被人挑中的海豚們被留在海灣中,隔天清晨便是海豚的屠殺日。漁民們用尖銳的標槍直接刺進海豚的脖子,直到海豚不再快速的甩動尾巴掙扎,整個海灣都被染成血紅色。

同樣的就在全世界保護鯨魚禁止獵殺鯨魚的同時,只有日本每年依然頂著“科學研究”的虛假高帽子,繼續的獵捕鯨魚。而日本政府刻意的隱瞞,這些事實許多的日本民眾並不知道。《The Cove》今年在東京影展悄悄的上映了,用特別加映的方式,並沒有公佈在影展手冊當中。每年的九月一號是太地的海豚獵殺季的開始,今年因為電影上映的與論壓力,延到九月九號,然而獵殺還是開始了,依然有上百條的海豚與鯨魚被捕殺。也許我們可以作點什麼,救救日本的海豚吧, sign the petitioin!

塑膠漩渦, 中途島以及信天翁們

28 Wednesday Oct 2009

Posted by aSun in away from my island, From Big Island

≈ 2 Comments

Tags

bird, 環保, earth, garbage, Midway Island, ocean, photo, photographer, plastic, sea

blog_midway_chris_jordan1255628199photo from Chris Jordan, Midway-Message from the Gyre.

順著夏威夷群島往西北方的太平洋上,超過1500公里的這段距離,排列著一連串33個的珊瑚礁小島,大部份都是無人居住的島嶼,33個島嶼總面積加起來也不過12.8平方公里,大海當中的蕞爾小島成了無數海鳥們的棲息地。其中只有一個叫做Midway Atoll的珊瑚礁島嶼有人居住,Midway Atoll的中文,說出來也許你知道,也就是出現在教科書當中二次大戰時頂頂有名的中途島戰役的中途島。然而棲息在這的信天翁們不斷的相繼死去,在中途島以及周圍的小島隨處可見烈日下已經腐化的信天翁的形體,和他們肚子裡永遠不會被分解的彩色塑膠垃圾…..

這絕非我杜撰的驚悚故事。幾百年來,水手和漁夫們總會避開在北緯30°左右之間的海域,這裡就是課本上曾經教到的”無風帶“,這個地區位處”南北緯大約30度處,由赤道低壓帶上來的氣流,向兩極擴散,逐漸散失熱量。空氣冷卻收縮,密度增加,於是下沉,形成副熱帶高壓;此帶風向不定,風力微弱,又稱副熱帶無風帶或馬緯度無風帶。“–《地理》曾經靠風力航行的古代西班牙航海家們行經此緯度海域,因為無風無法繼續往前行,船上載著大批前往新大陸的馬匹,卻因為糧食和淡水的不足,只能把死去的馬兒丟入大海裡,所以才有“馬緯度”之稱。然而今天在太平洋的馬緯度無風帶,大約從夏威夷東北方到美國加州外海1000英里的地方,一個地球上的新的大陸已經悄悄的形成,這是一個由人類丟棄的垃圾聚集成的大陸塊,據研究,這個塑膠陸塊有兩個德州這麼大。因為洋流的關係,整個北太平洋大大小小的洋流組合成一個巨大的順時針環形系統的北太平洋環流,這些被人類隨手丟棄的塑膠垃圾,最終流入了海洋,從衛星圖上來看,這些塑膠垃圾就像在太平洋上的兩個巨大的漩渦。

科學家們戲稱為這個塑膠漩渦為”垃圾湯“,這些塑膠因為海水以及太陽強烈日照大部份碎裂成小塊狀,陽光照射下在海面上五彩斑斕的漂浮。而這些漂浮在海面上的塑膠碎片,讓這些以太平洋中央無人小島為家的信天翁誤以為是食物而吞下肚子,成年的信天翁甚至飛行會幾千公里為幼鳥覓食。在中途島的野鳥研究科學家發現“健康的信天翁幼鳥體內可以有一盎司(約28克)的塑料,但是兩盎司(約56克)的塑料就會導致它們死亡。“兩盎司似乎顯得不多,但是由于塑料很輕,兩盎司塑料佔體積很大,信天翁腹內1/3的空間都會被塑料制品充斥。這意味著信天翁幼鳥腹內將少容納30%的食物。許多死亡信天翁幼鳥體內的常見塑料垃圾有瓶蓋、打火機、兒童玩具、梳子和牙刷。吞下塑料制品會導致鳥類食道或器官被劃破、窒息、饑餓感和脫水。”

藝術家Chris Jordan這個月初剛結束他兩個禮拜的中途島計畫”Midway-Message from the Gyre“,裡頭紀錄了這些散佈在中途島上的信天翁屍體….

report from a New York City recycler

30 Saturday May 2009

Posted by aSun in 小島事

≈ 5 Comments

Tags

環保, green, NYC, recycle

blog_recycle

不知不覺的,發現自己有漸漸變成了recycle freak的潛力。

有時走在紐約的街頭,會很高興的發現隨手作環保的紐約客真的很多。垃圾分類,算是政府宣導有方;大家懂得帶購物袋上街買菜,這是基本工;現在買東西很常跟店員說“謝謝,我不需要袋子“,所以大包包是必須,進而發現帆布包真是好朋友,以致於開始收集大大小小各種圖案的帆布包;出門帶水壺而不買礦泉水,這是運動後遺症,也算是環保。

開始收集廚餘。現在吃菜吃的多,每天做菜剝下的殘餘,大蒜的皮一堆,青蔥的鬚鬚,洋蔥的蒂….,加上每天吃水果的果皮,打果汁後的纖維,還有我們這種酗咖啡茶者每天生產出的咖啡粉末和茶葉。說起來好笑,還特地去買了一個密封的大筒子來儲存,家裡冰箱現在有一個角落是屬於compost的,雖是廚餘,它的地位還真不輕。

一個禮拜一次,拿到家裡附近Union Square的Green Market,Lower East Side Ecology Center在那有義工設置大回收筒,收集民眾的廚餘,然後作成堆肥販賣。真的這麼做了之後才發現,天阿,兩個人怎麼可以製造這麼多的compost,有時候短短從家裡走到Union Square的10分鐘路程,Compost卻重的像重量訓練。而我們竟然浪費了這麼多年有用的東西,把這些可分解的好垃圾跟其他我們製造的垃圾一起投入垃圾箱中,眼不見為淨。而且,compost跟普通垃圾分開之後,垃圾也不會發臭,可以等垃圾桶滿了再倒,這樣又減少垃圾袋的使用,多好。

丟了compost,逛逛Green Market,隨手買些附近農家的青菜水果麵包乳製品還有季節花卉,現在五月花好多,鈴蘭丁香鴛尾鬱金香勺藥法國小白菊,看著看著人都興奮了起來。晃到了南面,過了14th St.走進Whole Foods,把袋子裡頭一堆優格罐子投進customer service後頭的Gimme 5回收箱,買菜行程到這完成了一半。

是的,優格罐子紐約市是不回收的,他不是塑膠類嗎?你說,是的,他是,但他是五號塑膠,是比較輕薄的塑膠製品。紐約市只回收一號以及二號塑膠,以往都笨笨的放入大樓的回收筒,安心的想著自己有做回收,殊不知五號塑膠都被挑出來隨著其他號碼的塑膠送作推,大多送往亞洲作為發電廠的燃料。其實五號塑膠家族人數眾多,看看底部回收標注中間的標碼,除了優格,紐約中國餐館一般外帶的塑膠筒就是五號,餅乾包裝內盒也有很多是五號,Gimme 5也回收Britta filter, 是不是大福音呢?以前換掉Britta filter的時候,放進垃圾桶也不是,放到回收籃也不知道它是不是屬於這,現在你就知道了。

說到Whole Foods,因為找Gimme 5的消息,發現他們有Twitter,開始悄悄的跟紐約Whole Foods的Twitter,他們會推他們店裡的活動、折扣,還有通關密語小遊戲。那天特地挑了個有通關密語就有神祕小禮物的時間去,通關密語:watermelon,結果胖胖的收銀員還狀況外的傻住,害我們像傻子般的重複了三次watermelon, watermelon, WATErMELON…她才整個靈光乍現的拿了兩瓶西瓜水給我們。哎,我好想要一個初夏的西瓜阿,真的是想太多,這麼高檔的水果怎會當神祕小禮物呢。

日日

January 2021
S M T W T F S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 Jul    

what have i done

instagram with me

No Instagram images were found.

Top Posts & Pages

  • Emoliente

Tags

Ace Hotel Alaska art asthma beard Big Island book Bourgeois bp breathe camel cat cinema coffee colca canyon cordova David Byrne documentary eat exxon family film flickr food garbage Gloria green Gus happy Hawaii Herzog home honey hysteria Jarmusch life like link love memory Miranda July movie music New York NYC Obama ocean oil spill Oregon Pacific NorthWest Paranoid Park Peru photo photographer photography Portland recycle sea she writes he takes shoes stumptown sugar swim taiwan thought tomato travel travelogue tsunami video wave weaving wedding yoga 環保
Follow 島生活。 on WordPress.com

Create a free website or blog at WordPress.com.

Cancel
Privacy & Cookies: This site uses cookies.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their use.
To find out more, including how to control cookies, see here: Cookie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