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在祕魯一直吃到quinoa, 發音“KEEN-wah”, 大多的時候是在湯裡,一開始我都覺得那是安地斯山當地人的粥。
第一次在Lake Titicaca上的Amantani我們投宿的人家裡吃到,熱騰騰奶黃色的湯裡頭有肉末有香料還有一絲一絲半圓形像蟲一樣的東西飄在湯裡,對食物總是樂於嘗試的我完全不顧視覺上的疑慮舀了一湯匙下肚,還真像我們煮的爛糊糊的鹹粥。之後在庫斯科的小攤,和走印加古道的那四天當中,廚子在荒山野地中變出的三餐佳餚中都常常見到這種像蟲一樣的食物。
那時完全不知道quinoa長什麼樣,一直到印加古道的第三天傍晚時刻,大夥終於舒舒福福的洗了澡,把三天來黏在身上的汗漬沖走,渾身鬆軟的坐在Wiñay Wayna遺跡的雜草當中,看著古印加人沿著陡峭山坡建造佔據了整個山坳的Wiñay Wayna,夜色悄悄降臨,Orlando我們的嚮導從口袋裡拿出一長條像藥包樣的東西,裡面各自放了各式各樣的穀類、玉米、豆子,都是祕魯常見的農作物,那天我第一次知道那種出現在湯裡像蟲一樣的作物叫做quinoa。
前一陣子在店裡看到有賣quinoa, 高高興性的帶回家,想著要把它當成早餐麥片的替代品。quinoa在還沒煮熟的時候是圓形的,煮熟了之後果核膨脹, 半圓形的胚芽脫離果核,一直以來被我誤以為小蟲的就是quinoa的胚芽。quinoa吃起來有些彈牙、鬆鬆的,有一種像堅果類很大地狠生猛的味道。
quinoa中文叫藜麥、灰米、或叫奎藜。是一種生長在安地斯山脈高海拔,可以適應低溫高日曬和少雨,需要相當長生長季節的作物,煮食的方法很像穀類的quinoa其實是種子。quinoa已經存在南美洲6000年的歷史,印加人把quinoa視為神聖的作物,還尊稱它為chisaya mama,也就是”穀類之母“的意思。西班牙人統治南美洲後,他們認為quinoa是一種屬於低下階層的食物,所以開始禁止當地人民種植quinoa。據說每年的印加王會把那一年的第一個quinoa種下,並有莊嚴的儀式祈求印加人的太陽神把種子散播出去把大地染成豐收時節的金色。
以前被西班牙人敬謝不食的quinoa, 在今天可是當紅的健康食品。聯合國把quinoa列為”超級農作物super crop”,因為它有12%到18%高含量的蛋白質,quinoa還擁有完整的蛋白質,意味著他有九種人類需要的必需氨基酸,可以被人體完全消化吸收,還擁有豐富的錳、鎂、鐵、銅、磷。
quinoa在煮之前要先用水沖洗幾遍,把附著在外皮的一種皂苷saponin給洗掉,如果沒有洗掉,煮好的quinoa會有一種苦苦的味道。這個皂苷是quinoa自己生長用來保護種子避免被鳥吃的一個方法。通常以1:2的比例,也就是一杯的quinoa加兩杯的水悶煮。
現在我完完全全的愛上了quinoa,煮飯的時候混在米裡和米一起煮,混著蜂蜜以及水果和玉米片當早餐,也可以和著蔬菜和菇類作成配菜或是當成簡單的中飯。沒想到在太平洋的中央還可以回味祕魯的滋味。
i love quinoa too. I just had some for supper tonight. it’s awesome when I found some info. about quinoa from your blog. have a good night.